|
近日,西乌穆珠沁旗、东昌府、绵阳等多地公安发布多例中小学生遭遇电信诈骗,被骗金额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典型案例。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来临之际,马上消费提醒各位家长,务必警惕诈骗分子伸向未成年的电信诈骗黑手!
综合各类相关案例来看,目前诈骗分子针对未成年的电信诈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陷阱
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喜欢玩游戏的爱好,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由,诱导未成年通过加入QQ群等方式领取,随后再以对方是未成年导致资金冻结需要配合解冻否则将立案调查等方式,引导未成年操作家长手机进行银行转账,以骗取钱财。
二、“解除游戏防沉迷”陷阱
此电诈手段依然是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的游戏爱好,宣称可以帮助其解除手机上的游戏防沉迷限制,引导未成年进行屏幕共享以获取家长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实施电信诈骗。
三、“明星发福利”陷阱
诈骗分子伪装成明星助理,诱骗未成年人加入明星粉丝群,声称完成打榜、刷单、买周边等任务即可领取明星签名或其他明星亲签的礼品,诱导未成年进行银行转账等操作。或者在未成年领取所谓签名或礼品后,以对方是未成年导致账户冻结,需要未成年以转账等方式配合解除冻结。
又或者冒充明星的律师,以正在调查该明星个人信息泄露为由,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向未成年发送律师执业资格证、报警回执等虚假证件和文件博取未成年信任后,恐吓未成年须配合调查否则将承担法律风险,诱骗未成年进行修改家长银行账户密码或支付密码登操作,骗取钱财。

[/td]
|
|